科创板首批公司迎解禁: 多家大股东“惜售” 实际减持影响有限
证券日报 记者 吴晓璐
随着科创板开市三周年临近,惜售首批25家上市公司三年限售期的科创首发前股份将迎来解禁。7月15日晚间,板首首批公司齐发公告,司迎其中9家公司股东表示延长锁定期6个月或12个月,解禁际减或承诺解禁后6个月内不减持。多家大股东实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持影专家认为,多家公司股东主动延长锁定期、响有限承诺一定期间不减持等,惜售印证了科创板“关键少数”对公司中长期价值的科创坚定信心。解禁不等于减持,板首大股东、司迎董监高减持需遵循减持规则,解禁际减3个月内可通过集中竞价减持的多家大股东实占比较低,对二级市场影响有限。持影此外,科创板公司成长性良好,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解禁后有望迎来长线资金入驻。
对中长期发展有信心
9家公司关键股东“惜售”
具体来看,上述9家科创板公司中,、、和等4家公司控股股东自愿不解禁并延长锁定期6个月;共同控股股东中最大股东自愿不解禁并延长锁定期12个月;、和等3家公司控股股东以及第三大股东承诺在股份解禁后6个月内不减持股份。
以7月15日收盘价计算,上述9家公司延长锁定期和承诺不减持的股份对应市值达808亿元,占首批25家公司理论解禁市值比例超四成。
对于延长锁定期或承诺不减持的原因,大多股东表示是基于对行业前景和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同时为了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增强广大投资者的信心。例如虹软科技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延长锁定期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投资价值的认可;华兴源创控股股东承诺不减持则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以及本着对社会公众股东负责的态度,为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维护广大公众投资者利益。
除上述9家公司股东外,的实际控制人因前期增持股份,此次限售股解禁后在11月17日前不减持。
开源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孙金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解禁以及后续潜在的减持压力,基本面较弱的个股在大规模解禁时往往表现不佳。但是多家科创板公司控股股东延长锁定期或者承诺一定时间内不减持,可以增强各方对公司未来发展和行业前景的信心,减少市场情绪带来的抛压。
“9家公司股东表态延长锁定期或不减持,减小了解禁对公司股价的压力,有助于科创板公司大股东的错峰减持。此外,叠加大股东和董监高的减持规则,将进一步减少集中减持压力,有助于平滑对市场影响,维护市场稳定。”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解禁不等于减持
对二级市场实际影响有限
解禁与减持之间并不能直接画等号。市场人士认为,一方面,解禁后不同股东退出意愿有明显差别,大股东还可能要考虑控制权、维护公司股价等多方面因素;另一方面,即使相关股东需要减持,其减持比例、减持时间也受到减持规则的严格约束。而且,通过询价转让、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受让方也有限售期约束。
从上交所大股东和董监高减持规则来看,大股东、董监高90日内集中竞价减持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大宗交易减持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2%。此外,如果大股东同时兼任董监高,其每年减持上限还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25%。由此,经初步测算,科创板此次解禁股东3个月内集中竞价方式最大可减持股份市值不足科创板总流通市值的2%,影响程度相对有限。
另外,大股东、董监高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还应当提前15个交易日进行预披露。据记者梳理,截至7月17日,尚未有首批上市公司发布此次解禁股东相关减持计划。因此从股份解禁到开始减持、再到产生市场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影响程度也更为平滑。
邵宇表示,解禁后减持是正常市场行为。大股东是否减持与公司估值存在一定关系。只要大股东对公司中长期发展有信心,进行适当减持也是正常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客观上看,减持是股东固有权利,是上市前老股东合理合法的退出方式,依法合规进行减持行为是正常市场行为,并且受到减持比例、受让方限售期等规则约束。真正受到市场诟病的主要是违法违规减持、重要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清仓式”减持、短期大量卖出的“脉冲式”减持。
不过,开板以来,科创板监管紧盯各类违规“苗头”,一旦出现违规减持将会受到严格监管。更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创设了A股独有的询价转让减持制度,在不冲击二级市场的情况下,为首发前股东提供更加便捷和市场化的退出渠道。自2020年7月份推出以来,已有18家公司24批股东实施了询价转让,成交金额约132亿元。从实施效果上看,询价转让前后公司股价波动较小,询价转让计划书公告后1周、15个交易日及1个月,股价平均上涨3.16%、3.95%和6.55%,有效维护市场的稳定性,为股份减持提供了缓冲带。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近期多家科创板公司正在密切对接询价转让的工作事宜,或将成为常用的减持方式之一。
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解禁后将吸引长线资金“入驻”
开市三年来,科创板已逐渐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整体业绩保持较快增长,成长性凸显。2019年至2021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8%,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70%,增幅领先于A股其他板块。今年一季度,科创板业绩也领先其他板块。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7月17日,已有29家科创板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20家公司业绩预喜(预增、略增和续盈),业绩增幅最高,为344.28%。
兴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王德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来看,科创板向好趋势不会改变,驱动科创板的核心是中国新一轮科技周期以及中国优势科创产业的全球突围。而且,参考当年创业板经验,解禁后市场压力得以释放,伴随着上一轮中国科技产业升级,成为彼时创业板结构性牛市的起点。
科创板开市以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投资者交易理性,以形成专业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业界认为,解禁后个股流通性提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科创板流动性,为机构投资者等长线资金进入创造良好的条件。
策略研究中心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当前公募基金与陆股通对科创板仍属低配,而流通股本偏低或是影响机构投资者增配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公募基金为例,今年一季度,公募对科创板个股的重仓顺序与流通股本及流通市值大小基本呈正相关。未来随着更多筹码进入流通,将为机构投资者入场提供更好的市场交易条件,也将进一步打开增配科创板的空间。
7月15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板做市交易业务实施细则和配套业务指南,做市商业务将进入实操阶段。“科创板做市商制度落地,将进一步提升科创板股票流动性,平抑市场波动,增强市场韧性,充分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也有助于消化解禁减持压力,推进科创板的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孙金钜表示。
(责任编辑:休闲)
-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31日凌晨消息,惠普今天发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报告显示,惠普第三财季净营收为14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53亿美元相比下降4.1%,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 ...[详细]
-
瑞银发布研究报告称,首予01910)“买入”评级,目标价24.7港元,估计今明年净销售或达到疫前的82%/110%,对明年的预测高于市场预期,且毛利率压力有限。另认为由于全球旅游需求持续改善,公司表现 ...[详细]
-
咨询热线 线上辅导 线下讲座 直播课程疫情下,为侨胞打造“心灵避风港”侨界关注)杨 宁 陈书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感染风险、就业问题和社交孤立现象,为帮助海外侨胞进行心理调适,许多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纷 ...[详细]
-
集团称,石油抛售已经“过度”,尽管未来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增加,但石油市场供应不足仍未解决。 包括 Damien Courvalin 在内的高盛分析师在报告中表示,“尽管衰退的可能性确实在上升,但石油 ...[详细]
-
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研究进一步完善适应科技创新企业特色的股权激励、再融资和并购重组
【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研究进一步完善适应科技创新企业特色的股权激励、再融资和并购重组】财联社11月22日电,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建春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继续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 ...[详细]
-
7月6日,华为发布声明称,近期网络上有1万多篇夸大、演绎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反复炒作,基本为不实信息,“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大国 ...[详细]
-
肖老板炒虾直播。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摄不到半个小时,营业额已经突破2000元。肖老板在短视频平台的第9场直播,没有过多寒暄,直播一开场就是他的炒虾画面。只见,4斤葵花籽油倒入20多斤重的大铁锅, ...[详细]
-
参考消息网7月6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7月5日报道,欧洲刑警组织Europol)5日说,欧洲22个国家警方联合逮捕约130名涉及人口贩卖活动的嫌犯。路透社报道,欧洲刑警组织还说,截至6月13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8月30日,002146.SZ)交出2022年中期成绩单。据该公司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荣盛发展实现营收145.02亿元,同比下降57.63%;归 ...[详细]
-
2022年7月6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健康知识:《地坛医院掌上健康| 学生放假独自在家,燃气泄漏怎么办?》暑假即将到来。由于父母要上班,很多学生暑期都是独自在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身边没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