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集中供地已成交1.46万亿元,谁是房企拿地榜上“黑马”?
每经记者 包晶晶
10月26日,黑马随着成都第三批集中供地开拍,今年集中交万今年22城第三批集中供地也进入收尾阶段。供地
从今年已经完成前三批次集中供地的已成亿元城市来看,上海、房企北京、拿地杭州、榜上合肥等热点城市热点地块竞拍热度依旧,黑马而青岛、今年集中交万广州、供地无锡等城市则频出现底价成交与流拍。已成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梳理发现,房企截至目前,拿地在今年的榜上22城集中供地中,国企央企、黑马地方国资仍是拿地的主力军;民营企业拿地积极性普遍不高,只有在少数城市的集中土拍中,民企拿地表现突出,如杭州、合肥、武汉,以及前两批次均100%民企拿地的长春。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小型地方性房企成为土地市场的“黑马”。
“今年第三批集中供地土拍热度再次降回2021年第三批次的水平。”
据中指研究院测算,截至10月12日,已完成第三批集中供地的13个城市,前三个批次集中土拍流拍率基本维持在7%-8%的稳定区间,而熔断地块占比由第一批次的接近30%腰斩至第三批次的15%,同时溢价成交地块比例也下降了15个百分点。
13城2022年集中供地成交情况 对比来源:中指研究院具体来看,无锡第三批集中供地全部底价成交;青岛推出33宗地,3宗流拍、28宗底价成交;南京原计划公开出让46幅地块,最终14宗延长挂牌时间,交易日实际挂出32宗,最终1宗流拍、27宗底价成交、1宗触顶摇号,仅3宗有溢价;南昌22宗涉宅用地,12宗地块流拍,流拍率达55%,5宗溢价成交,其中4宗地价熔断触发摇号;广州挂牌18宗宅地,2宗提前终止出让,流拍3宗,流拍率达到16.7%。
不过,部分热点城市第三批集中供地则是另一番场景:北京18宗地全部成交,4宗竞拍至地价上限;上海35宗涉宅用地全部成交,8宗达到中止价进入“一次报价”、24宗底价成交;杭州19宗地中8宗竞拍至地价上限。
底价成交成为今年土地市场的常态。今年第二批集中供地,22城共计推出涉宅用地463宗,推出规划建面4642万平米, 成交涉宅用地431宗,成交规划建筑面积4196万平米,收金5413亿元;其中,87宗地块溢价达到上限成交,上限成交占比20.2%,288宗地块底价成交,占比高达66.8%。
从今年完成第三批集中出让情况来看,底价成交和低溢价率继续延续,无锡11宗土地全部底价成交,武汉平均溢价率0.1%,天津0.13%、厦门0.17%、广州0.5%……截至目前,第三批集中供地中平均溢价率最高的宁波,为8.59%。
从拿地金额来看,国企央企和地方城投仍是拿地主力军。
今年22城首批次集中供地共成交金额4966亿元,民营企业拿地金额仅903亿元,地方国资拿地金额1560亿元。第二批集中供地22城共计收金5412亿元,民营企业拿地金额降至846亿元,占比15.6%;地方国资拿地金额上涨至1945亿元,占比增长至35.9%;国企央企则出资2561亿元进行拿地,占比47.3%;
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三批集中供地的15个城市共收金4196亿元,其中央企拿地金额1339亿元,占比31%;地方国资平台出资达到2163亿元,占比超50%;混合所有制及民企的拿地金额分别占比5%和13%。可见,地方国资平台已成为土地市场的主要托底者。
今年第一批集中供地各类企业拿地情况 来源:中指研究院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曾在10月22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房企而言,提升周转速度的核心仍然在于去化速度。在房地产救市政策发挥的作用逐步减弱的当下,营销持续乏力致使房企投资意愿降低,进一步拖累宏观经济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导致置业意愿继续下降,产生了负反馈循环,去化速度很难提升,房企的投资意愿在反复摩擦中被不断消耗。”
在为国企央企为主导的拿地榜单上,也有着民营房企的身影,其中不仅有这样的深耕型区域龙头房企,牢牢占据杭州市拿地金额榜首;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房企,如大家房产在杭州的拿地金额反超万科排名第五,也在宁波土拍金额中排名第七。
今年第二批集中供地各类企业拿地情况 来源:中指研究院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10月26日通过书面方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土地市场买家除全国性大中有全国性大中型央国企、地方国企外,还有部分区域型房企。特别是随着土地市场趋冷,这些区域型房企发挥所在深耕区域投研、品牌等优势,在优势城市拿地扩大区域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后期市场趋稳复苏,这类企业的规模及市场竞争力将明显提升。”
对于大多数房企“无力”拿地的现状,张凯认为,“与其通过提高销售限价为房企提供‘看得见摸不着’的利润空间,不如地价和限价双降,直接让利于购房者。”
9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进一步规范地方事业单位债务管控,建立严格的举债审批制度,禁止新增各类隐性债务,切实防范事业单位债务风险。
来源:财政部官网(责任编辑:休闲)
-
再保险“国际板”建设规划方案发布:19家险企参与共建,切入跨境交易痛难点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11月23日,在第四届国际再保险会议上,再保险“国际板”建设规划方案正式亮相。由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保险交易所组织人保财险、太保产险、中再产险、慕尼黑再保险等1 ...[详细]
-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俄罗斯已开始将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转移到芬兰的边境。当地时间5月16日,社交媒体上一段视频显示,载有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的发射车正在向芬兰边境行驶。伊斯坎德尔是俄罗斯短程弹道导弹,射 ...[详细]
-
中新财经5月17日电 17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称,今年要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计全年退税减税降费约2.5万亿元。其中,增值税大规模留抵退税是主要内容,全 ...[详细]
-
新华社沈阳5月17日电记者白涌泉、黄泽晨)辽宁省首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日前正式启动运行,它的创建将破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投诉无门和维权时间长、成本高等难题,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11月22日下午消息,同程旅行今日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同程旅行第三季度营收20.48亿元,同比增长5.6%;经调整EBITDA达4.6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2.52亿元 ...[详细]
-
参考消息网5月17日报道 据俄罗斯卫星社17日转引美国《防务新闻》报道,印度政府无限期暂停与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和“俄罗斯直升机”公司的谈判。消息人士表示,作出这一决定是因为在汇款方面遇到了困难。印度本 ...[详细]
-
上海:昨日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重型患者259例 危重型64例
总台记者从今天17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5月16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259例、危重型患者64例。5月16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1例,患者为92岁女性,合并有 ...[详细]
-
银保监会:筑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防火墙”,严防银行保险资金被用于盲目“加杠杆”
图片来源:东方IC日前,2022年第10期《求是》杂志刊登中国银保监会党委撰写的《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一文。文章指出,要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积极应对发达国家宏观政策与法律的外溢性影 ...[详细]
-
裁员大潮还没有结束。彭博11月20日报道,马斯克正考虑最快在11月21日周一)解雇更多推特的员工,这一轮新的裁员瞄准的并非技术岗位,而是该公司的销售和合作伙伴团队,后者在之前的裁员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详细]
-
5月17日,新加坡贸工部发布公告,新加坡与联盟签署联合工作计划,加深经济合作。公告说,新加坡与太平洋联盟计划在包括数字经济、科技与创新以及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加强合作。双方也会探讨推动互联互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