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祥:分类改革能帮信托公司走出困境?
中新经纬10月12日电 题:分类改革能帮信托公司走出困境?杨祥
作者 杨祥 新财道副总裁、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
“靴子”终于落地!分类继《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改革公司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下发半年后,《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信托通知》(下称《通知》)正在下发至信托公司,并着手进行试填报。走出
对于个体信托公司来说,困境行业重新洗牌的杨祥序幕徐徐拉开。传统业务难以为继,分类未来之路何去何从?改革公司这是每一家信托公司,每一位信托从业人员都不得不思考的信托问题。信托业务分类改革的走出推行,标志着监管部门对于中国信托业的困境走向,有了一张相对清晰的杨祥蓝图。
信托主营业务将分为三大方向
根据监管口径,分类未来信托公司将主营以下业务:方向一是改革公司规范发展资产管理类信托业务;方向二是积极探索资产服务信托业务;方向三是鼓励开展公益/慈善信托业务。
监管部门推行信托业务分类改革的初心,是推动中国信托业回归信托本源业务,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和行业传统竞争优势,让信托公司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信托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按照《通知》,信托公司可以经营的业务是非常多的。既可以开展资产管理类信托业务,如各类权益类资产管理信托、固定收益类资产管理信托;还可以开展资产服务信托,如行政管理受托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服务信托、风险处置受托服务信托以及财富管理受托服务信托等。
然而,上述这么多的业务,信托公司能否做成业务模式,实现营收,特别是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等因素,对于相当多的从业者而言,是存在较大的疑虑的。以资产管理信托为例,对于信托公司来说,并不具有优势。
发展资产服务信托优势明显
笔者认为,在新的分类框架下,市场前景最为广阔,最契合信托业务本源,最能发挥信托优势与行业传统竞争优势的业务,就是资产服务信托中的财富管理受托服务信托,特别是其中的家族信托。
在资产服务信托中,信托公司将根据委托人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制托管、风险隔离、风险处置、财富规划和代际传承等专业信托服务,考虑到中国即将到来的史无前例的传承窗口期,守富和传富成为民众日益提升日程的核心诉求,未来信托公司将还是有很多主动积极管理空间的。
不仅如此,以家族信托为核心的财富管理受托服务信托,此类业务的市场容量极为巨大,不仅有可能做成独立的业务模式,而且对于信托公司其他业务如资产配置等,也有非常好的协同作用。因此,信托公司必须布局以家族信托为核心的服务信托,将之置于公司的核心战略位置,进行资源倾斜,并且重点培育。
目前,以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等为代表的财富管理受托服务信托,已经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不仅参与机构越来越多,业务规模迅猛增加,而且创新步伐加快,股权信托、不动产信托、养老信托等等开始出现。
不同于单一产品销售,家族信托等财富管理受托服务信托本质上是围绕客户家庭或家族需求进行的定制化、个性化受托服务,对参与机构的专业规划、事务处理、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及服务团队等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须摒弃产品销售观念,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据此构建匹配的服务体系、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
信托转型须明确自身定位
实践中,个别机构缺乏顶层规划与战略布局,盲目跟风开展相关业务,甚至恶意低价竞争,一方面,难以将此类业务做成盈利模式,对公司发展形成支撑,另一方面,后续的运营管理、客户维护及事务服务跟不上,将影响客户体验,甚至出现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乃至声誉风险。
从这个角度来说,信托业务分类改革推行后,信托公司不能盲目跟风开展业务,而是必须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资源禀赋、关键要素、团队能力及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谋定而后动。一旦认准了战略方向,就必须制定可落地执行的实施方案,并集合公司的人财物各方面的资源,真正去做好该项业务。(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相关文章: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治理体系与金融稳定” 平行论坛法治版块成功举办
- Twitter为付费用户推“编辑”按钮:30分钟内可更改推文
- 上海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整体打捞出水,中国水下考古再添历史性突破
- 北京朝阳公园11月23日起按50%限流恢复开放
- 长江口二号古船150年后被打捞出水 满载瓷器保存完整
- 中铝集团总会计师叶国华:建议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
- 亏损扩大靠长城输血,蜂巢能源能撑起600亿估值吗?
- 因销售过程未按规定实施录音录像等 邮储银行上海三家营业所遭处罚
- 辽宁辽阳原副市长马立阳、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周涛等4人被提起公诉
- 下至9岁,上至45岁的女性都可以打!默沙东九价HPV疫苗大幅扩龄,国产二价苗龙头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