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纪录!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4.9万亿
炒股就看,破纪权威,录月专业,份人及时,民币全面,贷款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增万
每经记者 肖世清 李玉雯 刘嘉魁 每经编辑 陈 星
4.3万亿、破纪4.45万亿、录月4.5万亿、份人4.8万亿、民币5万亿元……在市场强烈预期1月信贷“开门红”的贷款氛围中,2月10日,增万央行正式揭晓谜底。破纪数据显示,录月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份人同比多增9227亿元,刷新单月最高纪录。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
虽然信贷打破单月历史纪录,但1月新增社融少于去年同期。数据显示,2023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同时,2023年1月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相当于2022年全年(17.84万亿元)的约34.75%。
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1月新增信贷中,企业信贷强劲,居民信贷仍偏低迷。企业信贷强劲一方面是金融机构积极备战“开门红”,另一方面是基建、制造业带动,宽信用政策效果显现;居民信贷需求仍低迷,与国内房地产市场暂时低迷有关,但居民1月短期信贷边际改善,一定程度释放消费活动趋暖迹象。
主要贡献来自企业部门
在市场千呼万唤中,1月金融数据终于公布。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刷新单月最高历史纪录。观察过去5年的数据,2022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3.98万亿元,2021年1月为3.58万亿元,2020年1月为3.34万亿元,2019年1月为3.23万亿元,2018年1月为2.9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从信贷结构来看,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对信贷增长形成主要贡献,占新增贷款的95%以上。
分部门看,2023年1月,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58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梳理过去5年的数据,记者发现,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均对当年1月新增贷款形成主要贡献。
具体来看:2022年1月,住户贷款增加843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36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2.1万亿元。2021年1月,住户贷款增加1.27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55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4万亿元。2020年1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34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6万亿元。2019年1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9898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5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万亿元。2018年1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901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7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
周茂华表示,1月新增信贷强劲主要贡献来自企业部门,其中,制造业和基建领域信贷需求扩张抵消了房地产企业信贷融资低迷表现。国内积极保障重点基建项目融资,同时,国内需求复苏前景改善,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领域的支持,制造业企业经营信心明显回暖。
“1月居民新增贷款疲弱,主要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收缩幅度扩大,反映1月楼市销售低迷;同时,居民短期贷款同比继续少增,反映1月居民消费支出继续偏弱。但1月居民短期信贷增长,同比收缩幅度有所收窄,反映国内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呈现逐步企稳迹象。”周茂华称。
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疫情过峰后,经济基本面快速恢复,市场化融资需求复苏步伐加快;年初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以及早春效应下,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前置、靠前发力,叠加贷债跷跷板效应和各项稳信贷政策工具驱动,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助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主体活力。分部门看,对公贷款仍为主要支撑,零售贷款整体偏弱。
研报指出,预计2月信贷有望继续保持高增,强化经济复苏预期。社融增速继续下降至9.4%,虽然信贷增长显著,但是企业债、政府债、未贴现票据和外币贷款均有拖累,但这些拖累应该是暂时的。
社融同比少增1959亿元
虽然信贷打破单月历史纪录,但1月新增社融少于去年同期。
记者发现,在新增社融结构中,2023年1月,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净融资、政府债券净融资、股票融资等表外融资均少于去年同期。
数据显示,2023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93万亿元,同比多增730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少增177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少4352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少188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同比少475亿元。
对比去年同期数据,2022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2万亿元,是单月统计高点,同比多增380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少增17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多1882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3589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同比多448亿元。
周茂华对记者表示:“社融数据同比少增,主要受债券净融资下滑拖累,加上外币新增贷款和表外融资同比继续收缩,抵消了银行信贷影响。其中,1月企业债净融资同比收缩幅度最大,目前债券市场情绪处于恢复阶段,加之银行信贷成本稳步下降,也不排除部分企业转向表内信贷融资。”
温彬认为,新增社融少于去年同期,债券融资缩量成为主要拖累。其中,表内信贷投放是主要支撑项,企业债净融资大幅缩量成为主要拖累,政府债券、外币贷款、未贴现票据等也同比负增。受去年四季度以来信用债利率明显上行影响,企业发债意愿低迷,部分企业发债需求转向贷款,贷款和债券置换效应明显,带动1月信用债净融资继续同比缩减4352亿元,成为社融主要拖累项。
研报指出,统计2017年以来春节月份的社融表现,今年1月新增社融规模为同期最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债券占比受到近几个月以来“理财风波”的影响,相较前几年同期明显下降。再具体从人民币贷款的情况来看,今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历史新高,同比多增规模处于其历史97%分位;其中新增企业贷款表现强势,中长期贷款分项当月新增规模和同比多增规模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因此今年1月企业中长贷占比表现明显优于近几年春节月份。
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
在货币供应量方面,1月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增速双双上升。数据显示,1月M2、M1同比分别增长12.6%、6.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高0.8个、3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同期高2.8个、8.6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M2增速创2016年5月来新高。
周茂华表示,1月M2同比增速继续走高,并高于名义GDP增速,反映国内货币环境仍继续保持适度宽松。M2同比增速较上个月走高,主要是国内结构性工具持续发力,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银行积极放贷,力争早点锁定收益;居民存款同比多增;企业贷款强劲,派生存款增加。
在温彬看来,支撑1月M2增速创新高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存款,同时信贷高增下派生能力增强和财政靠前发力也加大了货币投放。1月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在去年高基数上继续同比多增7900亿元。春节前企业集中发放薪酬福利,单位存款向住户存款转移,同时受个人消费意愿仍偏低等因素限制,居民更多选择将收入进行储蓄而非消费,助推M2。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2023年1月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相当于2022年全年的约34.75%。
对于M1增速上升,周茂华认为,M1同比增长加快,反映企业短期交易活动活跃度有所增强,企业对经济复苏信心在回暖。
专家:政策需延续支持
对于下阶段货币政策动向,温彬表示,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伴随疫情冲击消退、各地稳增长计划和举措出台,企业与政府部门投资步伐加快,消费预期逐步恢复,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融资需求共同作用下,开年信用扩张积极,加速宽信用进程。但年初信贷高增下,后续韧性仍需观察。
“下一阶段,信用扩张的韧性和地产、消费修复情况仍较为关键,扩投资、促消费、稳地产、调结构等政策需延续支持,继续保持稳健货币环境,以巩固年初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提升经济修复的斜率和可持续性。”温彬称。
在周茂华看来,金融数据反映居民消费偏弱,而支持消费复苏,需要重视居民消费能力、消费信心和意愿,合理降低消费成本。同时,继续支持各区域因城施策,用足稳楼市政策空间,推动楼市加快复苏。
周茂华称,由于1月金融数据容易受季节因素干扰,预计央行仍需要观察2月数据,但整体上,消费和内需恢复,仍需要政策保驾护航,营造适度宽松货币环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助力宽信用。
(责任编辑:娱乐)
-
转自:中国网财经11月4日,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相关账户开立、年度缴纳上限、信息披露等细节做出了具体规定,这也代表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落地。当天,中国 ...[详细]
-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人民银行8月24日消息,人民银行公布2022年7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一、债券市场发行情况7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8590.3亿元。国债发行10535.8亿元,地方政府债 ...[详细]
-
二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成绩单出炉:资金运用余额同比增长11.88% 年化财务收益率3.66%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陈佳怡 记者 黄蕾)近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布了2022年二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表。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约24.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88%。保险资金年化财务收益 ...[详细]
-
中新经纬8月23日电 熊思怡)23日24时,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开启。机构部普遍预计,国内油价大概率“五连跌”。资料图:加油站。中新经纬摄本轮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先扬后抑,美、布两油先后下挫至2 ...[详细]
-
到2025年,上汽通用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新技术总投入将达到700亿元。在首款奥特能产品凯迪拉克锐歌开启交付之后,通用汽车在华正加速朝电动化、智能化转型。11月22日,在2022通用汽车科技展望日上,通 ...[详细]
-
证券时报e公司讯,乘联会发布数据,8月1-21日,乘用车零售102.4万辆,同比去年增长32%,较上月同期增长5%;乘用车厂商批发100.7万辆,同比去年增长31%,较上月同期下降3%。 ...[详细]
-
中国规模以上重点企业每亿元营收高价值专利数2020年达2.38件
中新网北京8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24日说,知识产权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信部努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十年来,从基础材料、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金融街论坛释放重磅信号:货币政策自主性增强,持续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2022论坛年会于11月21日至23日举行。11月21日,央行行长易纲,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开幕式上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改革、金融风险防 ...[详细]
-
桂东电力拟公开挂牌转让桂林银行5005万股,挂牌价格合计不低于2.03亿元
8月24日消息,今日晚间,桂林电力发布公告显示,公司拟将持有的参股公司桂林银行全部5005万股股份占桂林银行总股本的1%)通过北部湾产权交易所以公开挂牌方式分多个标的进行转让,挂牌价格合计不低于转让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