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搞钱,深圳人看笑了
一觉醒来,湖南随手拍的人搞小视频爆了。
五百多万播放、钱深六万多个点赞……数据好得远超预期。圳人评论区里,看笑夸赞和催更也是湖南络绎不绝。Savi从来没想过,人搞顺手发出去的钱深短视频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
这条小视频分享的圳人是她亲手制作的一款生日蛋糕,粉丝送给奶奶的看笑特别定制款。这款蛋糕的湖南造型匠心独具:蛋糕中心做了掏空设计,切开后里面可以抽出预先藏好的人搞礼物,粉丝的钱深奶奶看到后惊喜不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圳人笑容。
突然增加的看笑曝光,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也为门店带来2万多个团购订单。
和Savi一样的创业者还有很多。
创业六年的发型师杨科,通过分享自拍自演的原创搞笑短视频,成功从入不敷出扩展到6家店,成为70万粉丝网红的同时,也为门店带来近200万的收入。
杨科的原创搞笑视频“理发馆的故事”系列
听障人士,咖啡师张龙也在抖音上开设账号,发布咖啡作品短视频并带上门店地址POI,吸引了不少粉丝到门店来打卡。每周稳定更新的短视频,给这家位置略显偏僻的的咖啡馆带来了令人欢喜的人气。
然而在这之前,这几位创业者都曾遇到不小的困难。
难走的路
创业,并不如想象中那般轻松。
在开店前三年,来自湖南的杨科和小伙伴共同经营着不到40平的美发工作室。深圳的生存环境,比两位预想的要艰辛不少。
作为异乡人,想要迅速在深圳获得立足之地并不容易。
2015年3月份,两人的第一家美发工作室开业。人生地不熟,杨科最先采取的营销策略只有朋友圈这一条途径进行宣传。
除了相熟的朋友和周围社区的顾客,这家店的生意一直不见起色。
杨科和小伙伴的造型店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每个月的房租水电等基本开支就要花掉近一万五千元。而对应的收入,每个月只有不到三万元,刨除几位发型师的基本工资和运维成本,几乎挣不到什么钱。
杨科和小伙伴的U-SHOW造型店
焦虑如影随形。
能够接触到的熟客几乎已经发掘殆尽,可是仅仅通过朋友圈宣传和熟人介绍,新的客流也始终没有建立起来。更严重的是——周边新开张的同类造型店越来越多,而缺乏稳定的核心客户群体,他们的U-SHOW造型只能坐吃山空。
除了美发造型,杨科并没有其他的手艺可供谋生。到了2018年,眼看着生意日渐惨淡,两人的积蓄也即将见底,杨科动了放弃的心思。
“实在撑不下去了就解散工作室回老家。”杨科回忆起那时的窘境,依然有苦涩之感。
该怎么办?还要继续创业吗?这是杨科在那两年一直思索的问题。
同样的迷茫还出现在其他个体创业者身上。
以Savi选择的甜品烘培赛道为例,同质化的竞争和不断涌入的新人,已经让甜品这条创业之路变得拥挤难行。
对张龙来说,不仅仅在于咖啡行业竞争,作为残障人士,创业更加艰难,因为留给他的就业创业空间并不多。张龙是相对幸运的——调制咖啡的好手艺给了他创业的基础。然而,相对缺失的语言交流能力依然限制了这家小店的生存和发展。
听障人士张龙和他的咖啡店
张龙的店铺面积并不大,位置条件也不算优越,再加上交流障碍的影响,销量始终平平。
想要在北京扎根立足,张龙同样需要突围。
寻找新出路,成为众多创业者的迫切需求。
柳暗花明
到了2018年,杨科发现了一个现象,身边的朋友都在看抖音。于是,杨科下载并注册了抖音账号,想看看这个APP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机会点。
在这里,他能看见众多网友各显神通:玩特效、演桥段、分享日常……各种有趣的内容让他目不暇接。
说干就干。2019年3月,杨科正式开始了自己在抖音上的创意宣传。
一开始,他只是按部就班地拍摄剪辑一些店里创作的发型作品或是和同事在美发店里的故事。随着他对短视频创作兴趣的加深,开始每天写脚本、拍摄剪辑。遇到不会的技巧就现学现做。在工作10个小时之后,杨科还会挤出2-3个小时留给自己的抖音创作。
凭借着满腔热情,在开启账号的前三个月里,杨科就创作了一百条左右的视频。
努力看见了回报,逐渐有同城的抖音用户通过视频里poi定位来到门店,请他剪头发。
一百条小视频,就让门店的客流量翻了一倍。
杨科意识到:希望出现了。
想要抓住风口的杨科开始思索新的方式——他是个幽默的小伙子,空闲时喜欢看各种搞笑视频,也随之萌生了拍摄搞笑类视频的想法。
一期误解搞笑视频,让他收获了1.4亿次播放,200多万个点赞,更是带来足足几十万的粉丝,杨科懵了。
视频爆了之后,许多深圳的网友都赶来做造型,杨科抓住机会,在抖音开设了自己的门店。用户被短视频吸引后,通过左下角的POI定位,可以直接购买团购券,之后到店消费。在那条视频的评论区,还有不少外地网友表示:“有机会一定来深圳找你们做头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