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公布:释放哪些信号,哪些产业迎发展机遇?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2月14日讯(记者郭松峤)“中央一号”文发布!中央2月13日下午,号文号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公机遇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布释这是放信发展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业迎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68653万吨),中央比上年增加368万吨,号文号产增长0.5%,公机遇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布释《意见》提出确保今年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放信发展各省 (自治区、业迎直辖市) 都要稳住面积、中央主攻单产、号文号产力争多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公机遇
此外,《意见》还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发展。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表示,农业数字化持续推进将给很多相关产业带来机遇。一是社会化服务业。二是模型算法行业。
《意见》延续了往年特色
财联社注意到,不同于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共分八个部分的结构,本次《意见》共有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文件提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意见》总体上还是重点强调了全民推进乡村振兴,也是往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延续,并且突出了农业农村重要的地位。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部署上面,提出了很多详细的举措,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等。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吴天龙对财联社表示,总体来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坚持强农惠农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折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在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方面,提出了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提到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
机构:“一号文件”将继续为种业和粮食种植板块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数据显示,2022年,东北地区积极扩种大豆,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面积增加较多。全国豆类播种面积1.78亿亩,比上年增加2635.8万亩,增长17.4%。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54亿亩,比上年增加2742.5万亩,增长21.7%。全国薯类播种面积1.08亿亩,比上年减少222.1万亩,下降2.0%。
吴天龙还表示,《意见》提到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际上这项任务在去年的1号文件中就提出来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理论上能提高生物的总体产量,实现大豆玉米协同高产,助力粮油生产提质增效。去年这项工作成效不错,在今年《意见》里也有所加强。”
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了工作部署,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针,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指明方向。
胡冰川表示,从农业角度来看,《意见》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在粮食安全发展方面可以走政府公共财政的资源倾斜和投入,另外一方面还是要充分发挥农业的科技潜力,强调内涵式增长的发展道路。
认为,“一号文件”将继续为种业和粮食种植板块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提升生物育种产业化落地的政策确定性。相关标的也将直接受益于后续政策的落实。种业和生物育种方面,建议重点关注生物育种产业化机会,把握政策红利窗口期。粮食种植方面,建议关注优质粮食种植企业的业绩景气度延续和种植面积空间的打开。
胡冰川表示,从去年12月底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至今,实际上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关于农业的利好消息已经得到充分释放,包括育种、农机、农业智能装备等相关概念股,此次《意见》是把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作了具体的细化和表述,但总体的方向时一致的。农业行业投资还是要关注长期,比如在种业板块,一方面是靠政策利好,但一方面也需要企业自身的科技进步。
数字农业建设给多个产业带来机遇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财联社注意到,此次《意见》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2022年初,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9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指南》的通知,力争用3到5年,示范区数字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大数据应用场景丰富拓展,建成一批智慧农业先行样板。
去年底,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联合启动了《数字乡村建设指南》修订工作,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
同时,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近日签署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合作备忘录,支持浙江建设数字乡村引领区。
受各方政策消息影响,供销社、数字乡村等板块概念股收获一波行情,也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财联社注意到,目前多地农业数字化领域积极探索。例如,苏州市《关于“十四五”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的行动方案》提出,打造10个数字化创新引领的智慧园区、20个智能化水平先进的智慧农场。黑龙江省共青农场引入遥感系统、叶龄诊断系统等10余个智慧农业平台,可以实时监测耕地温度、湿度和作物生长情况,实现全天候精细管理。河南安阳市运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开展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建成广润坡农业物联网智慧平台和5个工作站,完成了270多个物联网基层数据采集示范点建设。
吴天龙对财联社表示,农业数字化持续推进将给很多相关产业带来机遇。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普通农户家庭经营面积有限,进行智慧化改造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而且智慧农业的发展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这将给社会化服务创造条件。二是模型算法行业。智慧农业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数字探头传感+大屏幕展示,还包括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通过模型对生产进行模拟、预测和管理。此外还有芯片行业、通信技术、消费电子等领域。三是新业态。数字化的精准赋能可以消除信息鸿沟、实现数字红利,对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产销对接的协调畅通、农产品加工的靶向化都有很好的助力作用。
(责任编辑:焦点)
-
白酒品牌若要在名酒时代开启新篇章,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技艺,还要蕴含现代生机。当下,茅台集团已经迈入了“高质强业”的发展新征程,茅台保健酒业作为茅台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正在加速推进全国市场的布局。 ...[详细]
-
中国美国商会坚决反对中美“彻底脱钩”,外交部:希望美方认真倾听
5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中国美国商会发布2022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称,商会坚决反对中美“彻底脱钩”,支持扩大对华关税豁免,不要将疫情和防疫政策等问题 ...[详细]
-
高盛让高级员工无限制休假 对惯于案牍劳形的银行家只是海市蜃楼
为高级银行家提供无限期休假的举措,似乎标志着华尔街向更暖心的一面迈出了一步。但公司虽有政策,还得看实际操作。一些公司尝试推出各种有利于员工的政策——每周工作四天、周三不开会、更休闲的着装要求——但除非 ...[详细]
-
【#市监局将立案调查妇炎洁问题广告#】近日,妇炎洁电商官方旗舰店一款女性用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5月17日,妇炎洁客服称,产品已经下架,内部正在彻查。18日,江西樟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称,已收到省 ...[详细]
-
投融资市场入场券“一票难求”,如何挖掘生物医药优质初创企业?
中国创新一定会崛起,实现弯道超车,即使需要花费5-10年,但也是值得投资的领域。这和基金投资有着类似的周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著名CVC博世创投蒋红权曾说过:“未来十年中国的创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5月18日,教育部发布消息称,为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2022年全国高考平稳、有序举行,按照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高考防疫工作的有关要求,近期,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之星大盘全天围绕平盘附近窄幅震荡,三大指数均小幅下跌。盘面上,题材板块轮番活跃,热点快速轮动。其中户外露营概念股全天强势,涨停。服装纺 ...[详细]
-
据央视新闻报道,11月21日16时,河南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救援队伍立即调派力量赶赴现场处置,公安、应急、市政、卫健、供电等联勤联动单位到场开展救援工作。20时许 ...[详细]
-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7日报道,自今年2月底以来,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超过38亿美元军事援助,比美国在顿巴斯地区8年战争期间向乌克兰提供的还多30%,这使乌克兰成为迄今为止2022年度美国军事援助的最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