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松绑”房地产信托,增量融资能否迎来破局?
监管部门发布金融支持房地产的松绑16条政策,引起强烈关注。监管局消息显示,层房央行、地产银保监会近日发布了《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信托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增量鼓励信托等资管产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融资
此前,迎破房地产信托融资受到较多限制,松绑如今转向“鼓励”,监管局将有哪些重要意义?层房与此同时,受地产行业调整、地产房企信用频频“爆雷”影响,信托房地产信托成信托行业“违约大户”,增量政策之下,融资地产信托融资局面是否会破冰?
监管层对房地产信托融资的口径发生变化,从“限制”到“鼓励”。图/IC photo鼓励信托等资管产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
这份《通知》涵盖了保交楼、开发贷、信托贷款、贷款展期等支持房地产的内容,受此利好消息影响,周一(11月14日)股市开盘,地产股集体大涨。
值得关注的是,在《通知》中,信托融资单列一条:“鼓励信托等资管产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鼓励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快业务转型,在严格落实资管产品监管要求,做好风险防控的基础上,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房地产企业和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依法合规为房地产企业项目并购、商业养老地产、租赁住房建设等提供金融支持。”
实际上,在过去几年,由于大规模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房地产信托融资遭遇严监管,政策文件以及窗口指导多以压制为主。
2017年底,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开展银信类业务,应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将信托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股票市场、产能过剩等限制或禁止领域。
此后,信托业整顿成为银保监会的重点工作。2019年,针对部分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情况,银保监会曾对十家信托公司开展了约谈警示。当年,20余家信托公司被开罚单,多为房地产业务不合规。
2020年10月,银保监会信托部开展新一轮房地产信托业务专项排查,要求继续严控房地产信托规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化房地产信托穿透监管,严禁通过各类形式变相突破监管要求,严禁为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提供通道,切实加强房地产信托风险防控工作。
严管之下,房地产信托融资规模持续下降。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房地产信托融资额同比下降75%左右。在房地产非银融资中,信托占比15%左右,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如今,在一系列稳房地产政策下,监管层对于房地产信托融资的口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限制”到“鼓励”。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这是目前高层对信托业务重要的政策转向和表态。过去几年信托支持房地产融资的做法是被压制的,今年上半年略有放松但主要针对租赁市场,而现在进一步放宽,所以此次政策可以理解为“房地产信托业务又一春”。
不过,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认为,鼓励信托等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对缓解房企资金困境有一定作用,但效果有限。
首席经济学家邵东宇也认为,政策从开始执行到显现效果,需要一个过程,“政策放松边际会有改善,但是实际发挥作用,还需要观察。”
地产信托“踩雷”不断,新增投资非常谨慎
“即使房地产信托融资放开,也没有太大影响,这些信托公司已经在‘水’里了,很难再做新的融资。”一位信托从业人士表示。
信托产品曾大规模流入房地产,如今受到房地产行业困境影响,房地产信托也受到重挫,成为“违约大户”。
一份来自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2021年,房地产信托全年违约规模达917.11亿元,占总违约规模比例为61.34%。今年1-5月,房地产信托违约规模428.43亿元,占总违约规模比例达80.45%。
事实上,很多信托产品底层资产以房地产为主,随着房企“爆雷”不断,信托公司也频繁“踩雷”。业内人士认为,在严监管下,房地产信托规模已连续压降,但是存量仍处高位,随着房企信用“爆雷”,房地产信托也高度承压。
今年8月份,“中融-承安58号集合资金股权投资信托计划”自动进入延长期,预计展期不超过24个月。这是一款与融创集团关联的产品。此前,中融信托旗下的多个信托产品相继宣布展期。
与此同时,“2020年中诚信托梧桐2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中航信托·天启651号长沙中泛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逾期兑付,均涉及房地产业务。
上述信托人士表示,之前信托公司在地产行业的融资量比较大,随着房企违约,自身也受到不小影响。如今即便政策松动,也很难再做增量业务,因为将原有的债务解决,都需要一段时间。
刘水认为,房地产市场还在筑底盘整,没有发生明显回暖,民营房企债务违约时有发生,金融机构包括信托等对民营房企避险情绪仍然很重,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比较大,信托机构参与房地产业务意愿不强。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房地产信托业务仍以存量化解为主,新增非常谨慎。
新京报记者 段文平
(责任编辑:热点)
-
中国网财经11月22日讯 2022年论坛年会昨日重磅开幕,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会上表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已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资本是银行承担风险和吸收损失 ...[详细]
-
摘要2021年7月13日,法国政府发言人宣布本周日4月10号法国总统第一轮选举将开始。虽然根据民调现任总统马克龙连任依旧更可能发生,但我们并不能排除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尤其考虑到近期紧随其后的右翼领袖勒 ...[详细]
-
“固收冠军”团队重磅新品,华商稳健汇利一年持有期火热发售中。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曾说:“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市场,确定好投资类别。决定长期投资业绩的关键因素,90%取决于大类资产配置 ...[详细]
-
根据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的统一部署,近日,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巡视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会前,中央第十二巡视组组长祝树民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正霖见面沟通,通报了巡视工作有关安排。会上,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4月7日消息,随着社交媒体公司继续努力遏制虚假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将推出新的指导方针,禁止发布被认为包含有关气候变化错误信息的帖子。该社交媒体平台周三表示,将删除其认为是有关气候变化存在或影响的错误信 ...[详细]
-
首批超8万件母婴物资抵沪 同时增援2000多位京东快递小哥保障服务
财联社|新消费日报8日讯,今日晚20点,通过紧急全国调拨,首批超8万件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母婴物资,已由京东物流以专人专车形式运抵上海。同时,在上海又陆续调配首批2000多位京东快递小哥等一线抗疫保供 ...[详细]
-
证监会:2021年作出处罚决定371项 罚没款金额45.53亿元
证监会4月8日消息,证监会披露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2021年,证监会落实“零容忍”要求,依法全面从严治市。具体来看,2021年,证监会加强资本市场“零容忍”制度建设,认真做好《关于依法从严打击 ...[详细]
-
重磅回应!沪深交易所: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上市申请,严把市场准入关
11月21日,沪深交易所就个别自媒体报道了部分拟上市公司其业务和收入涉及核酸检测等相关话题回答记者问。沪深交易所均表示,已经注意到有关报道,并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上交所表示 ...[详细]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转型步伐的加快,消费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持续得到提升,消费增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