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更新改造,又一信贷发力点
◎记者 张琼斯
“专项再贷款”加上“中央财政贴息”,设备有望从信贷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更新改造支持企业更新改造设备,又信带动相关领域信贷增长。力点
9月13日召开的设备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制造业、更新改造服务业、又信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力点个体工商户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设备支持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不高于3.2%的更新改造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又信100%对商业银行予以专项再贷款支持,总额度在2000亿元以上,力点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2.5%。设备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更新改造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
专项再贷款和中央财政贴息两项工具,又信从信贷供给端和需求端各自发力,分别降低了银行的负债成本和企业的融资成本。从银行成本端看,未来新设立的再贷款工具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激励银行加大对更新改造设备领域信贷的投放力度。
从企业等贷款主体成本端看,不高于0.7%的实际贷款成本无疑是相当优惠的,有望激励相关主体把握时间窗口,加快进行更新改造设备投资。
银行人士认为,本次推出的新政策释放了一个信号——希望商业银行对中长期固定资产业务投入更多信贷资源,继续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
“这种导向是必要的。”一位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因为更新改造设备贷款的审批和尽职调查难度很高。相比较而言,银行此前更青睐做标准化的、“套公式”就可以执行的业务,比如房地产、光伏、风电等。而制造业千差万别,比如纺织业和机器加工业完全是“两套逻辑”。
哪些贷款主体可能更受益于新政策?
今年第四季度是争取“不高于0.7%”实际贷款成本的窗口期。上述银行人士表示,该行更大概率会投放给此前已储备的项目。因为从项目立项、进行投资备案等手续完成,到企业自有资金投入、基本的技术建设达到一定水平,再到客户获得银行贷款,完整的周期一般超过6个月。
上述银行人士称,贷款要匹配企业目前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如果没有明确的市场需求信号,那么盲目扩产的成本只会加大企业的负担。
在“0.7%”的超低成本之下,如何防止套利行为和资金的“跑冒滴漏”?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商业银行应加强贷前管理,信贷投放对象应符合政策规定,避免各类套利行为;贷款投放之后,要加强信贷资金用途和流向监控,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金融管理部门应对专项再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资金不被挪用、冒用。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吉祥物拉伊卜被抢注!当初拿下“世界杯”商标的公司竟然卖这些…
- 多次做核酸检测,为何北京健康宝出现弹窗④?
- 31省市2022年一季度经济成绩单:11省市一季度GDP突破万亿,广东一季度GDP继续领跑,新疆经济增速最亮眼
- 北京航天总医院接诊1名阳性患者,结果未反馈前离开造成区域封控
- 小康人寿连亏12年:因噱头营销风险被通报后,又有2款产品被叫停
- 国泰君安:维持首钢资源增持评级 目标价升至4.02港元
- 调查:近两成韩国少儿认为自身不幸福,主要归因于学业
- iPhone 14系列配置图出炉:低配依然60Hz刘海屏、无缘A16
- 关联交易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达47.8% 昱品科技收半年报问询函
- 韩媒:韩国正式加入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