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策略、迭代更新 净值化时代价格发现之路怎么走?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2年,优化随着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策略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时代来临。迭代代从大资管市场的更新格竞争主体来看,基金由于本身就是净值高度净值化、标准化的优化产品,同时具备主动管理的策略竞争优势,因此受到更多的迭代代关注。
另一方面,更新格可以看到,净值今年以来,优化受市场变化等多因素影响,策略股市出现一定程度的迭代代波动,以理财产品为例,更新格配置的净值权益类资产的收益率也随之下降,不少产品出现“破净”现象。
有分析认为,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投研能力的提升,未来在理财产品思路上也有进一步拓宽的空间,理财子公司也更有底气将产品线拓展至主动权益、衍生品等更为复杂的领域。
记者了解到,以私募基金为例,投资策略类型可大致分为股票策略、债券策略、市场中性、事件驱动、宏观期货、量化套利、组合基金以及复合策略等八大类。
那么,如何看待相关投资风格各自擅长和不擅长的场景?作为成熟市场上重要的参与者,相关投资方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策略执行需要优化
有分析人士指出,可以看到,很多量化机构都出现规模明显缩水。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规模的激增也带来策略的失效。
一般来说,在一个渐趋开放的市场,随着很多策略和数据的迅速被使用,红利期较高的收益会快速下降并回归到正常收益水平,因此当量化管理的资产规模扩大2到3倍的时候,模型、策略、执行都需要升级优化。
如果资产管理规模大于公司原有的策略容量,且没有及时更新,策略本身会失效。而对于量化的趋同交易是否会加大市场波动,资深宏观对冲基金经理袁玉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是量化独有的现象。无论人工交易还是量化投资,只要形成趋势,都会趋同交易,比如“茅指数”“宁指数”等,同样是“同质化交易”。
据悉,尽管历经多轮快速洗牌后,量化私募路线的分化早已开始:有的还在做狭义的量价,有的早已混入基本面,甚至切入另类数据;有的还在单一市场厮杀,有的早已多市场配置,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金融工具、衍生品以及有效数据量在一定程度上的稀缺也会带来一定限制。
有资管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整体来看,当下的量化投资,还处于跑马圈地的早期阶段。国内市场上,目前量化领域还没有确定的“霸主”。但另一方面,无论是谁,如果迭代和更新不够快,都将被迅速替代。从这个层面来说,如今量化基金遭遇的波折甚至是争议,都是某种应有之义。
本质属于价格发现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底,存续私募基金规模已达到20.28万亿元,首次突破20万亿元大关,其中量化股票策略产品约万亿规模左右。叠加公募量化基金管理规模约3000亿元,目前占比仍不高,整体还处于发展早中期阶段。
记者采访了解到,主观投资机构主要通过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度调研来获取超越市场平均的收益,量化投资机构通过对各种公开数据的更深入分析来获取超额收益。
其中,主观投资机构的优势主要来自于有更专业的行业研究员和基金经理,量化投资机构的优势除了有量化研究员对各种数据进行更专业的分析,也通过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来更快地处理信息。
上述资管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量化投资其实与主观投资一样,本质上都属于价格发现,捕捉市场错误定价、更好地降低信息不对称、防范价格扭曲。两者殊途同归并非对立,只是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而已——前者侧重公开数据,后者侧重深度调研。
整体来看,两类投资方法都是成熟市场上重要的参与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两者都有比较适应行情的阶段,也有不太适应的阶段,没有孰优孰劣——在投资者个人资产配置中形成有效互补,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甚至融合。
另一方面,流动性是估值的基础,没有流动性那么市场有效定价就无从谈起。在袁玉玮看来,机构抱团带来的影响包括长期歪曲股票的定价,使得价格长期在泡沫区域,并保持低流动性,从而使整个市场抗风险能力急剧降低。
各自擅长场景不同
“此外,从机构自身来说,需要警惕在参与抱团的情况下,可能面临包括同风格因子过度暴露的量化基金因触发止损线而集体赎回的情况,或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袁玉玮告诉记者。
在袁玉玮看来,高频做市交易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量化投资。量化投资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优化市场流动性,而是和其它主动投资、被动投资一样,为了资本的增值。其另外一个目的是克服人的贪婪和恐惧心理,按纪律交易,来减少人的情绪波动带来的投资错误,以及优化工作效率。
袁玉玮认为,价值投资、成长、宏观、量化,不同投资风格有各自擅长的场景,也有不擅长的场景。不能过度崇尚任何一个,也不能过度贬低任何一个。而在疫情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专业、理性的研判更为重要。
相关分析认为,非理性波动首先来自情绪化交易,当非理性出现,无论是理性的主观交易者还是量化交易者,都会利用这样的机会去赚钱,同时让价格回归理性。事实上,大部分量化私募风控也会限制个股成交量占比,避免自己的交易对市场有冲击,垫高交易成本。
“从个人投资者角度,最好还是选择投研实力强,业绩依赖抱团股票的比例低,历史上风控能力强、团队比较稳定的基金。”袁玉玮进一步指出。
对于如何看待2022年的市场表现,袁玉玮告诉记者,主策略更倾向于买周期,空成长、科技。
相关文章:
- 奢侈品牌Maison Margiela深度定制:三星推出Galaxy Z Flip4限量版
- 特斯拉蝉联挪威汽车销量冠军,马斯克:感谢挪威人民!
- Facebook“吹哨人”建言马斯克:推特必须开源才能成为公共广场
- 多家券商上线北交所两融权限开通功能,专家预计2023年一季度大概率开闸交易
- 央行、银保监会: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
- 布洛芬行情再演?蒙脱石散股“起哄”,康芝药业、仟源医药20CM涨停,能火多久?
- 同方全球人寿50%股权再度挂牌转让 底价下调至57.66亿元
- 英国住房价格涨幅持续下降
- 光大期货【棉花】:美棉出口大幅下降 走势弱于郑棉
- 乌总统顾问建议乌实施君主制:击溃莫斯科的唯一方式
相关推荐:
- 刚刚,国家卫健委重磅回应!信息量很大!一则小作文引爆?“中字头”股票集体暴涨!更有飙升40%
- 港股恒指涨幅扩大至1%恒生科指涨0.76% 中国联通涨超7%领涨蓝筹
- 赛富时涨3% 宣布裁员10%、关闭部分办公室以削减成本
-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
- 中国信通院: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千亿
- 血氧仪涨价数倍?鱼跃医疗被指发国难财,投资者:请问此番涨价的初衷是什么?
- 后悔了?民调:近2/3的英国人支持举行重入欧盟公投!“脱欧”或致英国上班族人均每年少赚470英镑
- 3个月就要经历一波疫情?第二波感染高峰在几月?专家回应
- OPPO潘塔纳尔开放生态的底气,是坚持十多年的伙伴哲学
- 北京重点商企元旦进账35.3亿元,重点商圈客流恢复超八成
- 明年一季度IPO没戏?Arm:确有推迟,但进展顺利,致力于2023年上市
- 美联储11月会议纪要即将出炉 市场聚焦利率峰值信号
- 马斯克:回推特吧!特朗普:不了,我要去白宫上班
- 国民养老保险已通过首批个人养老金业务信息管理系统验收
- 唯品会涨约6% 三季度净利同比大增168%
- 腾讯控股11月23日斥资约3.52亿港元回购125万股
- 宣昌能:建立资本约束机制是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中之重
- 模拟交易周榜第一名银河证券杨德祥:交易策略偏向于在明朗主线上寻找主力埋伏的个股
- 人社部:个人养老金的实施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得明、看得懂、好操作
- 突发!62人死亡,超700人受伤!美法推动、俄反对,这事迫在眉睫?拜登宣布,纽约州进入紧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