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知网理应接受严格监管
文 梁发芾
日前,作为知识“中科院因近千万元的基础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引起媒体的关注,再一次引发人们对知网的设施受严不满和批评。此前知网已经因为费用和知识产权等问题,工程格监管多次引起社会强烈关注。网理
事实上,应接笔者作为一名学术爱好者,作为知识对知网也是基础又爱又恨。爱是设施受严因为它确实给我提供了很多方便,“恨”是工程格监管因为,作为个人用户,网理笔者经常浏览下载知网的应接文章,价格很贵花费不菲;同时,作为知识知网收录笔者大量文章,基础那些文章也有不少的设施受严下载量,想必给知网带来一定收入,但知网并未给文章原创者的笔分文回报。想必像笔者这样的用户不在少数,其经历也算典型吧?一方面是作为知识产品的生产者、供给者,从未从知网得到任何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回报,另一方面作为知网的用户,还得花高价从那里购买产品,甚至包括自己发表过的产品。这肯定是不公平的。评论者指出知网两头通吃,剥削知识产品原创者,阻碍中国科研发展步伐,侵蚀高校和科研单位宝贵经费。这些指控并非无理取闹。
基于数字出版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知识的巨大需求,知网已经发展成为最大的中文知识数据库,知网也号称是“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实际上,知网确实配得上“知识基础设施工程”这一称号。但是,既然是“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知网就得有它应有的规矩,而不是一面以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作宣传,攻城略地,谋取利益,另一方面却不愿意承担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知网的英文名缩写是CNKI,CN表示中国,KI是“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的缩写,显然,知网确实自认为是“知识基础设施工程”。而事实上,知网也要感谢相关政策的扶持。有关报道显示,1999年4月,CNKI主体工程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999年10月,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环保总局等五部委将CAJ-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光盘及数据仓库)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可以断定,知网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最大的中文知识数据库,成为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是国家大力支持的结果。
既然是国家支持建设的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知网就应该承担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职责和使命。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库重要性的日益凸显,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也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由于基础设施工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必然具有相当公用性、公益性和自然垄断性。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因此要防止重复建设,这也必然导致基础设施往往会形成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与基础设施必须的公用性公益性是完全不相容的。基础设施的公用性和公益性必然要求这类设施不能以谋取经济效益作为最高价值和唯一目的,而自然垄断却导致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必然会利用市场优势,谋取更多的利润。目前知网出现的问题,显然就是它作为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在达到自然垄断地位之后,以市场强势地位谋取经济利益,与其作为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所应承担的公益性公用性职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据媒体报道,知网目前已经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高校市场的占有率为100%,其他主要市场的占用率为60%以上。知网已经形成了业界垄断地位,市场上已经没有竞争者可以对其形成制约和挑战。在一个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市场上,用户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情况下,作为垄断的一方,很难不利用自己市场强势地位,提高要价迫使用户就范。有关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为4.9亿元,毛利率高达51.3%。这个毛利率是远远高于其他基础设施工程的。这些年来,在知网强势地位面前,已有至少6所高校公开表示暂停使用知网。这当然是用户迫不得已的下策。因为在没有更好的替代选择的情况下,拒绝知网会使自己的学术研究也要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些用户的停用声明,实际上是利用社会舆论给知网施加压力,借此获得谈判的筹码,而最后也仍然续订知网。由此可见用户单打独斗,力量弱小,形不成什么气候。
对于基础设施工程运营者利用自身垄断地位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国家都会予以强有力的监管,以作为对自然垄断的矫正。监管方式之一就是价格监管,对于基础设施工程的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通过价格听证等方式,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制定价格指导线。另外,也可以运用《反垄断法》对拥有自然垄断特征的基础设施工程进行调查,对其滥用垄断权力牟取利益的行为进行干预。这些方式对于知网来说,是完全可以采用的。
(责任编辑:百科)
-
转自:贝壳财经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王雨晨 阎侠)11月21日至23日,2022论坛年会在北京举办。在议题为“金融助力产业革新与全球合作”的论坛上,路易达孚集团全球首席商务官兼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周学军发表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当全球各大汽车厂家纷纷公布停售燃油车时间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中国汽车品牌在BBA豪华品牌发源地,正在上演逆袭大戏。近日,20 ...[详细]
-
福建首份对高新区奖励规范性文件出炉来源:福建日报 记者 李珂本报讯 记者 李珂) 对全国评价排名在100名含)以前的福建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国家高新区”),每晋升一个位次,奖励100万元 ...[详细]
-
“世界第二高峰”堆满垃圾,登山者称雪水水质变差,经常出现腹泻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由于今年登山季游客人数空前增长,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上堆满垃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据法国24小时新闻电视台9日报道,一段登山者上传的视频显示,白雪皑皑的山脉上,到处都是游 ...[详细]
-
◎记者 陈玥当A股还在为反弹节奏和突围方向纠结时,有一类资产悄悄走出了上涨行情。11月初,今年以来保持强势的美元出现拐头迹象,与美元走势负相关的黄金,由此开启了一轮上涨行情。截至11月18日,黄金期货 ...[详细]
-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预测,2027年印度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据英国《金融时报》9日报道,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阿希亚称,未来10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3.4 ...[详细]
-
转自:上海证券报系统测试、产品上新、投资者教育……紧随个人养老配套政策出台,通过验收测试、成功“入列”的公募基金正在为全面参与和服务个人养老金业务做更充分的准备。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11月9日,包括华 ...[详细]
-
硅料市场供不应求,硅价“高烧”不退,光伏企业纷纷长协大单锁量。有多疯狂,从硅料龙头688303.SH)近期接二连三的数百亿大订单可见一斑。大全能源近一个月内连发五个长协大订单公告。界面新闻统计,未来六 ...[详细]
-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面世”,众多金融机构摩拳擦掌构建科创金融创新模式
为了更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科创企业稳健成长,相关部门再放“大招”。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与外汇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南京市、杭州 ...[详细]
-
新华社利雅得11月11日电记者王海洲 胡冠)国际有限公司中移国际)与沙特广播局、沙特云计算公司、中国浩鲸云公司10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打造涵盖数字媒体、数据中心及云服务在内的数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