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新锐后浪养成记:多方因素助力 基金公司积极培养“新苗”
在受访的新苗业内人士看来,新锐后浪成批涌现有两个方面的基金记多金公极培原因:一方面,近几年新能源、新锐军工、后浪半导体等新兴行业表现较为强势,养成养不少年轻基金经理的素助司积背景与新兴行业匹配度较高,把握住了市场主流趋势。力基另一方面,新苗年轻的基金记多金公极培基金经理们初生牛犊不怕虎,风险偏好程度更高,新锐敢于在结构性行情中搏杀
公募基金的后浪后浪们正扛起业绩的大旗,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养成养新锐力量。
在最近一年回报率最高的素助司积前50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26只基金,力基其掌舵者管理基金的新苗年限不足3年。资金汹涌而来,多位新锐后浪的管理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新锐后浪成批涌现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近几年新能源、军工、半导体等新兴行业表现较为强势,不少年轻基金经理的背景与新兴行业匹配度较高,把握住了市场主流趋势。另一方面,年轻的基金经理们初生牛犊不怕虎,风险偏好程度更高,敢于在结构性行情中搏杀。
新锐后浪批量涌现是近年来公募行业蓬勃发展的印证,也反映出基金公司人才梯队搭建初见成效。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不少年轻基金经理颇具锐度,取得了很出彩的业绩,但在市场调整中,基金回撤往往也较大。
万物皆周期,公募新锐后浪的业绩持续性需要时间的检验。
新锐后浪成批涌现
年轻的基金经理们正领跑公募业绩排行榜。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今年以来收益率排名前50的主动权益基金中,有22只基金的掌舵者担任基金经理年限尚不足3年。进一步拉长期限来看,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在最近一年回报率居前的50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26只基金,其掌舵者管理基金的时间不足3年。
多位新锐基金经理崭露头角,受到许多投资者的追捧。以崔宸龙为例,他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2021年收益率为119.42%,以绝对领先的优势成为年度公募基金冠军。令市场惊叹的是,彼时的崔宸龙管理基金的时间不到两年,可谓“出道即高光”。
在业绩的加持下,崔宸龙的管理规模大幅跃升。截至2022年6月底,崔宸龙的管理规模近400亿元。而在2021年初,他的基金管理规模还不到10亿元。
相似的剧本也在2020年上演,郑澄然是这一年的主角。
2020年,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股票成为夺冠的热门之选,最终年度收益率达133.83%。这位90后的年轻小将迅速晋升为百亿级基金经理。截至2022年6月底,郑澄然的管理规模已超过350亿元。
除此之外,中欧基金的刘伟伟、华安基金的刘畅畅、交银施罗德基金的杨金金等担任基金经理的年限均不足3年,同样凭借出彩的业绩快速成为百亿级基金经理。
从新锐基金经理们的打法来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崔宸龙为代表的极致打法,持仓颇为集中,敢于重仓押注单一行业;另一类则是以刘畅畅为代表的均衡打法,持仓较为分散,但轮动颇快。
“选择极致打法的年轻基金经理居多,这也是最容易实现脱颖而出的方式。”沪上某基金研究员观察发现,年轻的基金经理们风格很是鲜明,对于自己看好的标的,敢于快速加仓位。
某基金公司机构销售渠道人士透露,机构对这些年轻基金经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通常会选择配置年轻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来增强组合的弹性。当前不少业绩突出的年轻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比较大。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年轻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有所降低,机构资金会快速涌入。显然,机构一直对这群年轻人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
多方因素助力
缘何近两年涌现出多位新锐基金经理?诺德基金FOF投资总监郑源认为:首先,过去几年是公募基金历史上罕见的“业绩大年”,权益类基金整体投资业绩较好,这为新基金发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伴随基金产品数量的增加,年轻基金经理们获得了管理基金的机会。其次,近几年市场演绎结构性行情,不同板块之间投资收益差异较大,大比例集中持有热点板块成为取得较高收益的主要方式,而这往往也意味着较高的波动性。
“从历史数据来看,年轻的基金经理往往比资深的基金经理具有更高的风险偏好。我们研究发现,不少年轻的基金经理通过承受更多的业绩波动取得了更高的收益。”郑源分析道,以新能源、军工、半导体等为代表的新兴行业表现抢眼,这些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差异较大,而不少年轻基金经理的专业背景与这些新兴行业的匹配度较高。
例如,崔宸龙是美国西北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我攻读博士时期的专业是材料学与工程。”崔宸龙曾公开表示,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MOFs、贵金属等)等,下游应用包括自修复涂层、纳米级选择性催化、传感器、锂电池等方向。
从投资上来看,崔宸龙正是凭借对新能源板块的重仓而夺冠。从他近日公开发表的观点来看,新能源仍是其锚定的主要赛道。
无独有偶,郑澄然在新能源板块上同样有着深入的研究。从其背景来看,2015年毕业后郑澄然加入广发基金,主要研究电力设备及新能源。2021年,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鑫享混合A持续加配光伏品种,广发鑫享混合A当年底配置的光伏仓位一度逼近50%。这期间光伏产业指数涨幅领先,凭借重仓光伏板块,郑澄然一战成名。
“近年来投资难度陡增,资深基金经理往往有路径依赖,而新锐基金经理仍处于从业的早期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和对变化的接受度都相对较高,因此往往能更快地调整姿态适应市场。”基煜研究表示。
基金公司积极培养“新苗”
新锐基金经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募行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以及行业人才梯队搭建初见成效。
部分头部基金公司的新锐力量已颇具气候。例如,广发基金旗下郑澄然、吴远怡、费逸、段涛等新生代基金经理逐渐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中欧基金也推出了刘伟伟、袁维德、许文星、成雨轩等年轻基金经理。
“研究表明,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与超额收益呈负相关性。前几年,公募老将们的管理规模相继创下新高,这也导致市场对新基金经理需求的增加。各家基金公司势必要做好人才储备,不断培养新鲜血液。” 基煜研究认为,这促成公募基金经理行列中出现了许多新面孔。
培养新生力量已成为不少基金公司的工作重点。例如,中欧基金将研究团队培养模式称之为“春笋计划”,即毕业生进入中欧基金后,首先学习如何深度研究一家公司,然后进入“老师傅带徒弟”阶段,出师后研究员进入第三阶段,每天与基金经理交流,通过互动分享来更加快速地成长。今年鹏扬基金也组织了首届“鲲鹏投资人才发展计划”,选拔优秀毕业生作为权益团队的后备力量。
“这些年,中欧基金一直在培养新的苗子。我们选人的标准有三个导向:真实、好学、有追求。今年研究团队准备招收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我们希望找到好苗子,把他们培养好。”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告诉记者,公募基金不能依靠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而是应该依托平台以及团队的协作。
(责任编辑:探索)
-
今天,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第一次出舱活动。15时48分,航天员关闭问天舱段间舱门,随后航天员陈冬、刘洋先后进入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前各项准备工作。18时26分,航天员陈冬打开问天实验舱气闸舱舱门。 ...[详细]
-
长不过45米,宽只有4米,这条致命的斜坡,登上了全球媒体的头条。就在刚刚过去的29日晚,韩国首都首尔的梨泰院地区发生了大规模踩踏事故。截至30日下午,事故已造成153人死亡,另有超过100人不同程度受 ...[详细]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0月26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今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稍小于去年。上述两家机构指出,9月7日至10月13日,南极臭氧空洞平均面积为2320万平方公里,相 ...[详细]
-
逆市而上!这些基金规模屡创新高 基金经理调仓路径大曝光 来看有何秘诀
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一些绩优基金经理调仓动向曝光!A股市场调整,多数基金三季度业绩表现不佳。不过,数据显示,仍有不少主动权益基金获持有人持续增持,规模逆势增长。基金三季报数据显示,合计有179只主动权 ...[详细]
-
智评理财风云榜||最高超业绩基准195BP,国有理财公司近6个月收益上线
描述:本榜单由联合智评根据公开渠道披露的数据,选取2022年10月股份制理财公司存续的公募净值型理财产品,产品持有期限为6个月,投资性质为固定收益类。对产品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超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统计排名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中国基金报10月27日晚,和先后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伴随着国际油价持续攀升,“两桶油”盈利均创历史最佳,归母净利润均达到千亿以上, ...[详细]
-
豪气!347亿大并购,全部现金支付,股价年内已翻倍,顶级牛散三季度凶猛加仓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中国基金报记者 南深10月28日,市值2000亿的动力煤龙头发布了三季报,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470.49亿元,同比下降3.27%,净利润37.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0月27日周四),A股震荡回落,三大指数都以绿盘报收。走势破位,从技术层面来说,距离下方支撑的空间有点大,对白酒板块的影响不言而喻,而且白酒板 ...[详细]
-
文旅部: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点位不得开展社会艺术水平现场考级活动
央视网消息:文化和旅游部11月22日印发《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现场考级活动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2年11月修订版)》,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压实考级机构和承办单位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周密组织实施,有 ...[详细]
-
2900当前如何走?筑底或从“孤勇者”到“稳进者”,有别于4.26 V型反攻,指数形态或更接近“耐克”底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0月以来,A股3000点“保卫战”屡次上演,再次进入下跌模式,指数两周连阴下,又至2900点关口,是机遇还是挑战?哪些因素会影响A股走出独立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