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银行业罚单透视:累计罚没超13亿,贷款、内控缺失依旧是“重灾区”
转自:北京商报
在防风险基调下,重灾区银行业金融监管力度始终以“严”字当头。前季缺失10月9日,度银贷款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行业2022年前三季度,罚单罚没包括银保监会机关、透视银保监局本级、累计银保监分局本级在内的超亿各级银保监系统对银行业机构共开出1834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高达约13.26亿元。内控在上千张罚单中,依旧信贷作为银行的重灾区核心业务,相关违规行为依旧是前季缺失监管处罚的重点,还有部分罚单指向银行机构销售虚假理财、度银贷款理财产品底层数据出错、行业信用卡审批不审慎等行为。罚单罚没
前三季度银行业被罚逾13亿元
前三季度,监管对银行业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旧采取严监管态势。10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统计发现,2022年前三季度(罚单统计以公布时间为准)银保监会机关、银保监局本级、银保监分局本级在内的各级银保监系统对银行业机构共开出1834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高达约13.26亿元。
从罚单数量来看,今年一季度银保监系统共向银行业各类机构开出的罚单数量最多,处罚金额也最高,彼时共有634张罚单剑指银行业违规乱象,累计罚没金额高达约6.47亿元,其中,银保监会机关处罚约2.41亿元,银保监局本级处罚约2.02亿元,银保监分局本级处罚约2.04亿元。
二季度,在强监管影响下银行业的违规行为有所减少,随之罚单数量和金额也有所下降。二季度,银保监系统共向银行业各类机构开出606张罚单,累计罚没金额约为3.47亿元。具体来看,银保监会机关处罚共计600万元,银保监局本级处罚金额约为1.58亿元,银保监分局本级处罚金额约为1.83亿元。
时间来到三季度,“严”字不减也让银行业合规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三季度银保监系统共向银行业各类机构开出罚单594张,罚单数量进一步缩减,累计罚没金额达到3.32亿元,也相较二季度有所减少。
从处罚金额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监管共开出了超280张百万级罚单,受罚主体涵盖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多类机构。处罚对象方面,监管也坚持落到实处双线问责,在问责直接责任人的同时,也对管理不尽职、履职不到位的管理人员进行处罚。
未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金融监管从严、从紧的基调不会改变。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行政处罚是银保监会针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手段,2022年至今处罚力度不减。目前,金融业经营压力加大,不少业务面临增长困境,互联网存贷款、理财、信用卡等业务处在转型过程中,导致业务合规层面出现漏洞,并且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问题也不断显现,从严监管、行政处罚的高压态势依然会持续。
信贷业务违规仍是“重灾区”
信贷作为银行的核心业务,相关违规行为依旧是监管处罚的重点。在今年前三季度银保监会系统开具的1834张罚单中,涉及信贷业务违规的罚单就已超过半数。从具体的违规事由来看,主要涉及贷款“三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违规发放贷款、贷款资金被挪用、贷款分类不准确等内容。
例如, 9月7日,晋商银行晋城分行因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贷款减值准备计提不足、违规变相发放土地储备贷款等违规案受到250万元罚款处罚。
贷款业务违规也体现在业务办理流程中,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山东兰陵农商行、仙居富民村镇银行、商洛市商州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也在今年分别因信贷管理不到位、客户经理冲时点发放贷款、信贷资产分类不准确等违规问题分别被处以160万元、140万元、105万元的罚款。
近年来,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在信贷领域,监管加强了对涉房性贷款的处罚,严防信贷资金流入楼市、加强房地产开放贷款的监督,涉房性贷款罚单数量整体有所减少。不过,仍有部分银行及分支机构屡禁不止,湖北仙桃农商行收到的235万元罚单中涉及的违规事由就包括个人消费贷、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渤海银行福州分行则因未按项目工程进度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等被处以375万元罚款。而福建海峡银行福州五一支行也因房地产开发贷款贷前调查不尽职被处罚。
在于百程看来,涉房性贷款罚单数量前三季度整体有所减少与今年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有一定关系,房地产市场不活跃无论是合规还是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都会相应减少。而部分中小银行仍存在个人消费贷、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房地产开发贷款贷前调查不尽职等情况可能是因为在内控方面存在一定漏洞,监测手段不足,此外,也不排除部分银行为了促进业绩增长放松了对涉房性贷款的监控。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认为,贷后管理主要体现在资金套现、违规挪用甚至流向房地产市场等乱象,如果机构不持续加强风控,还有可能遭遇恶意骗贷等严重情形,给机构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薄弱环节及早查漏补缺
梳理2022年前三季度罚单内容可以发现,除了较为常规的信贷业务违规之外,还有一些罚单内容主要针对银行存在销售虚假理财、理财产品底层数据出错、信用卡审批不审慎、信用卡异常交易监测不到位等情况。
今年1月末,广东银保监局披露了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广州农商行因多项违规问题被罚100万元,其中一条就为“对非保本同业理财产品出具保本保收益承诺”,在理财业务上“踩雷”的不止一家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中国)也因2020年部分理财产品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被监管“点名”。
近年来,由于乱扣费、息费不明晰等问题,银行信用卡业务屡遭客户投诉,监管在持续关注银行内部存在的各类乱象风险的同时,也将目光落在了更为细化的信用卡业务流程方面。信用卡申请人资信调查流于形式、信用卡审批不审慎、信用卡异常交易监测不到位、信用卡发卡操作不规范也是监管关注的重点。
在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看来,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资管新规”转型各类政策落地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各大银行和理财公司进行了现场和非现场检查,所以罚单较多,后续随着各类文件的过渡期逐渐结束,此类监督检查的频率和力度将继续加强。从理财产品业务违规而言,监管重点将放在信息披露、关联交易、消费者保护等领域。
在疫情的影响下,银行经营面临较大挑战,如何在合规中展业也再次被市场讨论。正如周毅钦所言,目前的经济形势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诸多挑战,在这种经营环境下,各种原先潜伏的风险势必会逐渐曝光,因此,不管是从监管严查的外生性角度来说,还是金融机构管理不善的内生性角度来说,监管处罚的频率和力度一定越来越强。
“银行业机构应当从顶层制度进行完善,用好金融科技手段,强化客户的身份识别及具体的授信管理流程。”苏筱芮进一步指出,同时,厘清各部门职责分工,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相关负责人。此外,机构还需要加强内控管理,针对薄弱环节及早查漏补缺,对内部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以合规为本推动机构经营健康、可持续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李海颜
(责任编辑:知识)
-
在一系列金融政策支持下,房地产市场再迎一波利好。11月23日,几大国有银行相继宣布与多家优质房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给予房企授信额度。其中,分别给予万科集团、美的置业1000亿元、200亿元授信额度。给 ...[详细]
-
韩联社报道,据韩国外交部9日消息,外交部长官郑义溶当天上午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通电话,共同回顾了其间韩美两国的外交合作历程。郑义溶在通话中评价称,在他为期1年3个月的任期中,与美方基于互信和 ...[详细]
-
财联社5月9日讯编辑 胡家荣)据港交所近日披露,专注于国内柴油发电机组解决方案市场的兴源动力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此次国际及为联席保荐人。兴源动力主要是从事与热交换系统;柴油动力单元;应用于石油及天然 ...[详细]
-
5月9日,上周高位震荡后继续上行,周图收阳柱。从图形来看,102.90上方继续看涨,但这么高的位置做多,也只能先按短线先做,然后走一步看一步,还要留意反转行情出现。保守者观望,激进者操作建议:103. ...[详细]
-
活动重磅程度升级 发布内容质量提升本次论坛年会合并举办“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平行论坛与第四届成方金融科技论坛暨全球金融科技大会。除围绕相关议题进行深度探讨外,还将发起成立“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网络”, ...[详细]
-
近日,来自西安的王先生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http://tousu.thepaper.cn)反映,自己因摩托车损坏,来到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枣园路万国车城铃木摩托车店进行维修,老板经过检查后给出维修方 ...[详细]
-
小米称在印度被冻结48亿!前总经理和CFO曾遭执法机构身体暴力威胁
来源:北京商报日前,印度执法机构冻结了中国科技公司小米技术印度私人有限公司下称“小米印度”)约合48亿元人民币资金。印度方面表示,小米及其旗下公司涉嫌违反印度当地的《外汇管理法》。但小米印度否认存在任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 卢扬 实习记者 孙永志)5月9日,据中证报报道,江苏省苏州市房地产市场和交易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已接到相关口头通知,为进一步完善房地产政策,自5月9日起,苏州新房限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半夏投资过去一个多月,A股尤其以中证500为代表的制造业细分龙头股票,经历了融资爆仓,雪球敲入,私募止损的被动卖盘集中宣泄,进入10年一遇 ...[详细]